其實嬰兒的喊聲好像音樂一樣,可以說是一種國際言語。只要細心聆聽和分析喊聲的聲量的大小、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長短,了解內裡的含意,再觀察BB面容和身體語言,便不難找到方法來應付BB的哭喊。
嬰兒發出的哭喊聲大致可分為:
肚餓時發出的喊聲
新手爸媽會聽得最多的「嬰語」。這喊聲通常較有規律,初時聲量會較細,如爸媽不理會喊聲,它會漸漸增大甚至震耳欲聾,亦可能轉為聲量較細像哀求的喊聱。特別留意的是,只是聽到BB喊,但多數沒有眼淚的。如用手指輕觸他的咀仔,咀仔會追著手指的,加上雙手會揮動像音樂指揮,準是想吃奶了。這時媽媽要盡快餵吃啊! 因有些BB遲了吃奶會發脾氣,要氹番才肯吃奶的。
不舒服的哭喊聲
喊聲較不規律,且依依呀呀的聲音較長。與肚餓喊聲相反,初時會喊得較大聲,這種喊聲亦多數沒有眼淚的。這種喊很多應該不會是出現了大問題,多是在想便便之前喊出來的,其後喊聲會減少。需觀察BB的面容,看看是否因表現煩躁不安而發出這種叫喊聲。
請續看「嬰語」怎翻譯?下篇